传统制琴会采用“面桐底梓”的结构,即面板用桐木,底板用梓木。《诗经·定方之中》载:“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以桐梓为琴材历史悠久。不仅是因为桐木松软,制作琴面能使琴的音色更美。而梓木坚硬,制作琴底能使琴坚牢不易变形。更因为古琴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所以古琴中蕴含着“阴阳相合”的道理。而桐木属阳,置于上,斫成琴面。梓木属阴,置于下,斫成琴底。这是与阴阳之说相契合的事情。
虽然自古斫琴以桐梓为材,但琴材也并不是非桐梓不可。自唐朝以来,斫琴大师们也在不断发现除桐梓以外的良材。就像《琅嬛记》中所说的,“雷威制琴不必皆桐,每于大风雪中独往峨嵋,择松杉之优者伐而斫琴,妙过于桐。”杉木和桐木都是很好的斫琴材料。
桐木中泡桐材色浅,木质疏松到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能陷下去。它的木材纹路清晰;而青桐材色浅,木质细密坚实韧性较好。杉木中也有新、旧之分。新衫木木材发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的颜色会越来越黄,以发金黄色的木材最老,且会有很浓重的清香味。
除了上述提到的木材外,其他的木材只要适合也可以作为斫琴良才。虽然现在有部分厂家会用一些小尺寸的木料拼接制成古琴面板,但只要古琴的做工、音色好,琴板是否拼接也无关紧要。
除了木料外,琴的灰胎也是影响古琴音色的重要因素。灰胎存在的意义是既能保护古琴历经长时期的磨损,又要兼具传音效果,所以琴器的表漆下必有灰胎。
古代的琴灰胎多以鹿角霜为主,这样制出来的琴的音色不管是松透度还是传导性都比较好。除此之外还有瓷灰、瓦灰、膏灰、血灰、八宝灰等。现如今灰胎多数采用鹿角霜、八宝灰、瓦灰。
如果您需要得到更多购琴、学琴经验的分享,了解更多琴学知识等任何古琴的问题都可私信或留言!
我整理了一份古琴知识全套资料包,回复666领取,希望对你有帮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