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准则》关于全党廉洁自律的原则要求_桂林旅游政务网
  • 第二章 《准则》关于全党廉洁自律的原则要求
    信息来源:桂林旅游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6-05-23 09:55  字体+ | 字体-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向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廉洁自律的原则要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近年来,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走上违纪和违法犯罪的不归路,首先就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事实一再证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和依规治党,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一)毫不动摇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公开把实现共产主义写在党的旗帜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历史任务和未来的伟大目标,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

        1.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当作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不仅因为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还因为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阐明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共产主义之所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根据在于:

        第一,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个社会形态由于其自身的矛盾,必然被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更替发展的历史,否则,人类社会就不能实现发展进步。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虽然当代资本主义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发生了新变化,但从根本上讲,这些调节和改良,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而是一种同以往的各种社会制度一样的过渡性的社会制度。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建立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因而能够解放生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自觉地、不断地、高速地改革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方面,解决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坚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必然向其最高级阶段——共产主义迈进。

        2.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也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刻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就是为建立这样美好的理想社会而奋斗。但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共产主义因素不断成长发展,这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历史发展是跨越了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阶段,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由于资本主义在旧中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共产主义作为无比艰巨的伟大事业,共产党人需要经过长期的奋斗,需要具有百折不挠、英勇献身的精神。正如20151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必要为之奋斗和牺牲,那共产主义就真的永远实现不了了。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努力。”

        (二)毫不动摇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党的十八大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强调总任务,是因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3.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对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引。党的十八大对各项工作的谋划和部署都是遵循和体现这些基本要求的。抓住了这些基本要求,就能更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二、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

        党的宗旨是指党的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意图,是党全部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党组织和每个党员一切言论和行动所遵循的准则。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进了党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全部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

        (一)党的宗旨的内涵

        党的宗旨是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直接体现。党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同时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和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也不追求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的全部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本质特征。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劳动人民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直接承担者,在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同时,促使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不断积累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从而使社会不断地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二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财富的丰富源泉,是推动一切社会文化科学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自人类社会出现剥削现象以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必须通过劳动人民推翻反动统治的社会革命来实现。劳动人民是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是不可战胜的;无产阶级的事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践行党的宗旨的要求

        我们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自己的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党的性质决定着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着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

        党的宗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制定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我们党顺应全国各族人民的需要提出了这样的斗争纲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八大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纲领,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蓝图和具体奋斗目标。

        党的宗旨的要求体现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上。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的根本路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党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经过广泛地反复地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制定出来的,因而它能够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同时,党又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贯彻到群众中去。通过党的宣传工作,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且自觉地组织起来,为实现这些利益而奋斗。

        党的宗旨的要求体现在我们党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上。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党要求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人民给予的权力要为人民谋利益,要廉洁奉公,决不能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要通过多种渠道,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的问题,切实关心群众的疾苦,与群众同甘共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坚决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三)以实际行动实践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党员干部在实践党的宗旨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和许多新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党员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1.加强党的宗旨教育以引导党员走出认识误区。当社会处于新旧体制交替转换时期,人们的思想复杂多样是自然的,一些党员对党的宗旨有动摇、彷徨、甚至丢弃也不奇怪。但也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各级党组织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加以正确引导。为此,党的宗旨教育一定要扣紧广大党员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及现实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予以及时的说明和解释。对于重大原则性的问题,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正确的要肯定和宣扬,错误的要批驳和抵制,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首先,坚持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党的性质不变,党的宗旨就不会改变,这一基本原则不受时代发展与党的任务变化的影响。其次,党的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在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党员坚持党的宗旨最现实、最具体的内容。再次,坚持党的宗旨是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只有从思想上明确认识,消除困惑,党员才能在市场经济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大胆实践,更好地坚持党的宗旨。

        2.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同党员对个人利益的合理追求相结合。市场经济原则与党的宗旨要求的矛盾,说到底,就是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矛盾。如果说这种矛盾在计划经济中尚不明显,那么在以个人利益为驱动力的市场经济中则表现得十分清楚,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党员实践党的宗旨,同时也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不能用计划经济的老观念作指导,一味地强调牺牲个人利益,而应从现实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党员既有高于市场经济一般要求的一面,也有适应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一面,努力寻求并实现发展市场经济与实践党的宗旨的统一,而不是简单地将二者对立。各级党组织应鼓励党员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在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为国家多作贡献。

        3.党员要转变服务方式以提高人民群众自我服务的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不是替民做主,为民请命,而是最终提高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目标。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精细的分工愈加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密切配合,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服务。为人民服务已不单单是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的事情了,它也是全体人民大众的事情。每个社会成员都承担着双重角色,既是为人民服务的主体,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客体。这种服务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形成的高度发达的社会化服务,显然是以往采取的大包大揽式的服务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顺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转变服务方式,充分发挥企业、人民团体、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努力实现社会化服务。

        三、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指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等党性本质的外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传承和风格。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主要包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精神。我们党始终要求全党同志坚持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障。

        (一)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发展历程中,不仅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功伟绩,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继承发扬党的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对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党的传统和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历史和现实证明,人心向背决定着党的命运。党的传统和作风好坏决定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又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党风的传统和作风好,党与群众的关系就密切,人心就向着党,党就有力量,党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反之,党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民心,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一个执政党不注重自身的传统和作风建设,听任各种不正之风甚至腐败现象侵蚀党的肌体,恶化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就会失去民心甚至失去政权。我们党一定要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传统和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2.党的传统和作风关系党的生命。党的传统和作风作为党的性质的外在表现,反映了党的性质。能否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关系着能否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执政以来,全党同志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了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新作风,党的作风总的状况是好的。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的作风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党员干部作风上存在的不符合甚至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突出问题还相当不少。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如果不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解决党的作风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甚至会影响党的生死存亡。

        3.党的传统和作风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党风良好,党就能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使之深入人心。党的作风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因为党风不正,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动摇,执政意图就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党风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党充分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保证我们党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保证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才能保证不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作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带动作用。执政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优良的党风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良好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形成,首先必须搞好党风政风。只有搞好党风政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具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进而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主要内容

        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和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务必”、求真务实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以及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1.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学风建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要科学地对待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及时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2.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党和人民群众的亲民关系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行动中的表现。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科学态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着标志,是我们党克敌制胜、完成一切工作任务的法宝。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的无价之宝,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不仅是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更是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惠民生的实事。

        3.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纯洁党的组织、净化党员干部思想的重要武器,也是解决党内矛盾、推进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所谓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在共产党内部,对于党员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和错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党员之间互相开展批评,党员个人进行自我批评,克服缺点,纠正错误,以达到团结的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用来调整党内关系、解决党内矛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党的组织坚强、战斗力强的锐利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增进团结的有力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实现党的团结,加强党内监督,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使党充满生机与活力。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有利于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讲党性、讲原则、讲真话、讲实话,自觉经受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自觉增强党性修养。

        4.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奋发图强、不畏艰险的革命斗志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对待党的事业、对待困难、对待物质生活的根本态度。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贯作风和政治本色,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也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艰苦奋斗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虽然从纵向看,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从世界范围看,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没有脱贫。无论我国经济发展到何种水平、物质条件改善到何种程度,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不能丢掉。我们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市场经济,我们就越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提倡勤俭节约。

        5.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精神实质的精辟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求真务实要求通过认识事物的本质去把握事物的规律,在把握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干事,扎扎实实办事,求真理、务实效。

    弘扬求真务实之风,要求领导干部既要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理论素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努力解决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突出问题,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必须要把求真务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党同志要以真抓实干的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工作部署,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高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构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新机制

        加强和改进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风建设,要针对当前的优良传统流失和存在的“四风”问题,重点从教育、制度、整顿、严纪四方面构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新机制,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1.强化思想教育。少数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偏差、理想信念动摇、法纪意识淡薄,是近年来党内不正之风产生的主要根源。因此,首先解决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建设上的思想问题,是我们党推进党风建设的一个基本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好办法。立足教育,着眼防范,通过教育引导和预防机制,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思想教育在构建防治不正之风长效机制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筑牢防治不正之风的思想道德防线。比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一思想,通过在全党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健全完善制度。健全完善党的作风建设制度,构建预防和惩治不正风气的体制机制。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建立制度。制度不健全是滋生不正之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党风政风民风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体制机制上着手,在根源上革除产生各种不正风气的制度漏洞。我国现阶段的各项规章制度与过去任何时期相比都无疑要完善得多,但制度的实际效果却仍然不尽如人意。必须使各项法律及规章制度具有更强的约束性、针对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机关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到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读处理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健全通过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自觉接受批评,进行整改。

        3.集中治理整顿。针对当前党的传统和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党要加大对党员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集中治理整顿力度。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二是自上而下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调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三是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4.严肃党纪党规。党的纪律和法规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从严治党。各级党委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环节,坚决改变党内存在的纪律松弛和软弱涣散的现象。比如,加强党纪党规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遵规守纪观念,认真学习党纪条规,按照条例严格要求自己和检查自身行为。

        四、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党员、干部要切实解决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问题。在道德问题上,党员、干部无疑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

        (一)道德情操与无产阶级道德情操

        理解道德情操的核心关键词是情操。情操是一个合成词,指情感和操守的结合。情操指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人把情操分为求知、审美、道德、信仰四种类型。道德情操是其中的重要一种类型。所谓道德情操,是指道德情感和操守的结合,是构成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包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道德情操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并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而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道德情操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对人的道德行为起着支持作用。

        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中华民族素来以崇尚德行、注重操守着称,历来讲求“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述,为我们确立了古代社会高尚道德情操的标准和尺度。

        无产阶级道德情操批判地继承历史上优良传统,是无产阶级的道德情感和革命坚定性的结合,表现为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深厚的无产阶级情感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惜牺牲、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中国共产党有注重道德情操的优良传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阐释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要求全党同志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陶铸阐释了什么是情操和无产阶级道德情操以及如何培养无产阶级道德情操。他指出,情就是感情,即无产阶级的感情,集体主义的感情;操就是操守,节操,即革命的坚定性。培养无产阶级的道德情操,要与私有观念、个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要有坚强的革命毅力,要有深厚的对群众、劳动人民的感情。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江泽民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建设,以高尚的精神追求抵御腐朽思想和灯红酒绿的侵蚀;胡锦涛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在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二)当前党员和领导干部应有的高尚道德情操

        高尚的道德情操构成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调整人的行为、指导人的行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党员和领导干部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具有比普通群众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的高尚道德情操,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当前党员和领导干部应有的高尚道德情操体现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标准上,具体如下:

        1.崇高的理想追求。德乃立身之本、为官之要。立德首先要明大德,就是理想信念这个大德。一个党员或领导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体现在理念信念是否坚定。理想是指远大的奋斗目标,信念是指精神支柱。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种特殊材料特指一种精神,这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党人要志当存高远。共产党人要始终牢记入党时立下的誓言,把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不管走多远、不管遇到何种困难,都不能丢掉共产党人的精神灵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定力,铸牢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永记于心。

        2.廉洁的人品官德。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这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都是讲做人与做官、修身与立德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和领导干部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也是一个普通的百姓,要会做人,做好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珍惜自己的人格魅力,洁身自好,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党员和领导干部又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其一言一行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谦诚态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实践中把做人与做官统一起来,把学习与改造统一起来,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把做人的过程看做是完善自我人格、夯实从政基石的过程,把做官的过程看做是提升政德境界、践行为民宗旨的过程

        3.健康的生活情趣。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生活领域的具体体现,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一个沉迷于低级趣味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往往会成为被“围猎”的对象,在莺歌燕舞、纸醉金迷和灯红酒绿中被拉下水,突破党的纪律底线和国家法律红线,最后沦为贪污腐化分子。几乎所有的贪污腐化分子,都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生活奢靡、道德败坏开始的,最终走上了违纪违法的不归路。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问题,不是个人的小节问题,而是官员的人品和官德的大问题。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健康的生活情趣,明是非,辨美丑,严自律,诚实为人、表里如一,以理制欲、以理导欲,欲不逾矩、欲不损德,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

        4.敢于担当的精神。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既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操守。“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有没有担当精神,敢不敢勇于担当,考验着领导干部是否具备合格的政治操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说到底,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心底无私天地宽。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敢于担当的楷模和引领者。

        (三)党员和领导干部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途径

        党员和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带动性,会对周边人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人民群众中也有较大的影响。党员和领导干部只有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匡正风气、祛除邪气,凝聚和弘扬风清气正的“正能量”。

        1.以党性锻炼提升道德情操水平。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终生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锻炼。高尚道德情操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就能确立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提升党员和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水平,必须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因此,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官。

        2.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多元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精华,为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养成浩然正气提供丰厚的文字滋养。

        3.学习先进道德模范榜样精神。道德模范作为全社会的道德标杆,具有良好的导向示范作用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指出,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概括焦裕禄精神中指出,焦裕禄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是我们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焦裕禄同志以其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不仅在当时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而且为党员和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很高的道德标杆。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和践行先进道德模范榜样,将先进道德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高尚的道德支撑。

    4.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和接受他律。党员和领导干部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需要正确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和接受他律。所谓“律”,就是约束之意。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高尚道德情操要求以约束自身言行。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自律,在权力、法纪面前有敬畏之心,强化如履薄冰和如临深渊意识,既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也要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经受住考验,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他律是指通过法律、制度、纪律等外因条件发生作用以规范和控制自身言行的一种约束机制。他律是外在强制性要求。对于党员和领导干部而言,无论是成文的规矩,还是不成文的规矩,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在党纪国法和纪律规矩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任何特权。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旧版链接

    桂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 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技术支持与保障 Copyright @ 199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1006795号-4 桂公网安备 45030202000013号

    网站标识码:4503000065